最近这几天,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咱们打造个人品牌,要怎么做内容,传播效果才好?
我找到的答案中有一个核心关键词:势能差。
内容传播的本质,是信息的流动。而信息的流动,是因为存在势能差。
这个时候,A给C讲、或者B给C讲,C的接受度,都会比较高,因为有足够高的势能差。但A给B讲,效果可能就会不太好,因为势能差很小。
所以,如果咱们做干货类的知识分享,首先要确定的是,讲给谁听?他们的认知大概是多少分?咱们得准备到多少分,才会有足够高的势能差?还有一个就是,知识传递必须要顺畅,也就是说,要“讲人话”,表达要接地气。
关于这点,刚刚我刷朋友圈,看到一个朋友分享,他说,要想输出的效果好,与听众的知识差距,至少要去到10倍以上。我就问他,怎么拉开这个差距呢?他告诉我,他屡试不爽的一招是,确定了分享主题后,精读20本行业内的精品书籍,筛选内容,把他们整合成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。这样的话,势能差就够了,内容的传递也会很顺畅。
讲得特别好。
除了认知差,信息差本身,也能带来势能差。
比如,对某个事物,咱们知道,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,这个时候,知道,与不知道之间,也会存在势能差。所以,对于那些“新奇特”的内容,咱们哪怕扮演一个传递者的角色,也会有传播的效果。
认知差、信息差,可以带来势能差,这个好理解。
在实际的传播效果中,咱们还会发现,同样一段内容,即便咱们和某个大V的思考深度、广度,都是差不多的,但受众的接受度,差别会很大。
这是因为,大V的势能比咱们高。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,咱们打造个人品牌,也是在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品牌势能,这个品牌势能,又会扩大咱们内容的势能差,形成良性循环。
比如,一个人拿到的结果越多,越大,他的个人品牌的势能,就会越高。
嗯,成绩、结果,也是势能差的来源。
咱们继续思考,还有什么可以带来势能差吗?
我又想到了一个词:“狐假虎威”。
比如,有人专门研究王阳明,那么,它输出的内容,势能立马就上去了。 比如,成甲老师专门研究查理·芒格,影响力就开始了飞跃。
比如,同样一个人,去到某个高的职位,或者拿到了大公司的某个头衔,这个时候,势能就上来了。
比如,海参哥,众所周知,是抖音一哥,势能很高,某些小v,趁着线下和海参聚会的时候,拍些素材,显得自己和海参哥很近,以拉升自己的level。
比如,某个话题很热,咱们从自己所属行业的视角,去展开讨论,这个时候,接着热门话题的势能,传播效果也会比较好。
烟台六合设计工作室电话:15854511470
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电话:86-535-6270669
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(普通合伙)电话:400-809-9789